在一些古代的宫廷剧里,经常可以听到一个词:对食,很多人估计也是第一次听说这个词,小编也是查完资料后才知道它的意思,下面就为大家分享。
对食是什么意思
对食是封建王朝的产物,明清时期犹盛。对食本义指搭伙共食,就是两个人一起吃饭。
但实际上古代的対食,还有两层意思。第一种意思,指的是宫里宫女之间的同性恋,因为古代皇宫里的太监都已经不能算是个完整意义上的男人了,所以有些宫女对于太监根本没有什么兴趣。
反倒是整日相处在一处的宫女,日久天长,就对彼此产生了很深的感情,这种深宫之中女子的同性之爱,又称为魔镜。
第二种意思指的就是宫女与太监结成的临时伴侣关系了。
来源
对食一词最早源自汉朝,《汉书》记载:“官婢曹晓、道房、张弃,故赵昭仪御者于客子、王偏、臧兼等,皆曰宫(曹宫)即晓子女,前属中宫,为学事史,通《诗》,授皇后。房(道房)与宫(曹宫)对食。”,应邵注曰:“宫人自相与为夫妇名对食,甚相妒忌也。”可见对食最早是指女同性恋。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也有类似记载,“巫著男子衣冠帻带,素与皇后寝居,相爱若夫妇。”“事发,楚服伏辜,皇后废处长门宫。”但此事皆记载于野史小说,真实性存疑。
菜户和对食的区别
对食最早见于汉代,从这一称呼本身来分析,可能是宦官、宫女在一起吃饭,还不含有共寝之意。后来“对食”一词变成宦官和宫女的恋爱。对食可以是宦官与宫女,或是宫女与宫女之间的爱情,但多为短暂交往;而菜户则专指宦官与宫女的长久稳定的关系,有如夫妻,在明清时期最为普遍。